当前时间:

世纪工程 鼓舞人心 网民热议港珠澳大桥通车-尊龙凯时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8-12-10

  伶仃洋上,海天一色、烟波浩渺,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碧波之上,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10月24日上午9时,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网络上,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消息成为最热新闻,亿万网民难掩激动之情,为这项“世纪工程”的雄姿喝彩。

  世界之最,激扬志气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10月2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题为《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的文章,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的深情寄语:“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鼓舞人心,在网友中引发了强烈共鸣。

  网友“大新”留言说:“巨龙腾飞伶仃洋,光耀寰宇颂神州。”网友“春利”说:“沟通从桥开始,三地的沟通因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而有了历史性的推进,‘一国两制’必将走向新的高度。”

  10月24日上午8时39分,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发布《正在直播: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展示了整座大桥雄伟的全貌和实地的通行体验。截至24日22时,该则发布获得了400万次的浏览量和20多万的点赞量。有网友留言感叹:“中国工程,国之重器。”

  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10月24日,人民网转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圆梦桥 同心桥 自信桥 复兴桥(望海楼)》,细数了港珠澳大桥的“世界之最”:世界上里程最长、设计使用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

  坐拥如此之多的“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激扬了志气。网友“安致慧子”说:“我为身后有这么一个科技强国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港珠澳大桥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10月23日,新华网发表文章《一桥越沧海》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伟大创举,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土壤里生发出来的一株新苗,充分印证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网友“腾讯微博-张弛”赞叹:“‘超级工程’中国桥,彰显中国人的精神气!在伶仃洋‘作画’,在大海里‘穿针’,港珠澳大桥每一项突破都标注着中国自主创新的抱负。有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自主创新之路才能越走越通畅!我坚信,桥通了,人心会更畅通!”

  攻坚克难,赢得敬意

  天堑变通途的背后是一项项技术创新以及建设者的奉献。

  10月24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表文章《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黑科技”你都知道吗》。文章指出,从第一个人工岛成岛,到完成所有沉管浮运对接;从海上埋置式承台施工,到超长钢桥面铺装……正是无数个世界级技术难题的解决,才成就了今天的“超级工程”。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则以动画的形式,解释了长达55公里的大桥,“究竟是如何建的?”“在大海里建两座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怎么做到的?”“用巨型沉管建6.7公里海底隧道,每个标准管节重约8万吨,如何沉降?”等世界性难题。

  网友“小憨家的海螺”留言说:“同为路桥工程人,虽未曾参建,仍深以为傲。”网友“丑大叔与小妖”赞叹道:“今天为这件盛事而感动,感谢各位默默无闻的建设者。”

  伟大工程的背后,离不开默默奉献的建设者。10月24日,中国新闻网发表文章《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我们都成了港珠澳大桥人”》。文章讲述了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师攻坚克难的事迹。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表文章《此刻,转发这条微博,致敬大桥建设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一个个普通建设者在通车时灿烂的笑容。8小时内,此条微博转发超过2万次,点赞超过10万次。

  网友“2911ck”评论道:“我记得很久以前看过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纪录片,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很认真很认真地看,我还特意写了日记,真的很感动!他们的精神也在那段时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网友“赵脱俗”留言说:“这座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正是一段青春最美好的光阴,转发致敬超级工程的建设者们。”

  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设计者还特意考虑到环保因素。10月24日,澎湃新闻发表《港珠澳大桥花3.4亿保护白海豚实现“零伤亡不搬家”》的文章,指出了为实现白海豚“零伤亡不搬家”的目标,“研究人员300多次出海跟踪,拍了30万张照片,对千余头白海豚进行标识”;“举办白海豚保护知识培训29次”;“将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318个桥墩减少至施工阶段的224个桥墩”……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则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在通车首日,5只白海豚在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嬉戏的场面。据了解,伶仃洋海域是中华白海豚最大的栖息地。未来,旅客通过大桥时,将有可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网友“白·羽”评论说:“希望能保护好它们,别让它们受伤!”

  联通民心,联通未来

  港珠澳大桥通车了,网友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兜风”了。

  10月22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这份通行攻略请查收》。文章囊括了大桥路线、车辆通行、三地口岸通关、通行收费、安全保障、配套服务等实用的通行攻略。网友“阿里一铭”点赞道:“在珠海就读的学生表示现在去香港方便多了。”

  10月24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啦!这份“兜风”指南请收好!》的文章。文章通过9张图片介绍了私家车怎么上桥、哪些车辆可通行、如何通关、收费多少等大家关心的话题。

  环球网发表题为《港珠澳大桥开通:飞车上桥前先看此攻略》的文章,详细讲解了哪些车辆可以上港珠澳大桥、车辆通行费用是多少、车辆上桥后能否掉头、车辆上桥须购买三地保险等交通规则。

  网友“喵了个咪”畅想:“在广州喝完早茶,坐轻轨到珠海吃午餐,下午去澳门观光,晚上到港珠澳大桥兜风,最后直达香港看夜景。”网友“悦如圆”也留言表示期待:“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一定要亲自体验,感受一下我们中国人勤劳智慧的成果。”

  内地私家车能否上桥“自驾游”,成为大家格外关注的问题。10月24日,央视网上一篇《港珠澳大桥“自驾游”这些通行“攻略”你必须知道!》的文章指出,“目前,具有粤港两地牌照的车辆,或者经过三地政府部门许可的单牌车辆可以通行。为了满足更多旅客的需求,特别开通了穿梭巴士和跨境直通巴士。根据设计,大桥主体采用内地右侧通行规则,车辆到达香港或澳门口岸后,根据交通标志指引再转为左侧通行。”

  网友“牵~手”留言说:“为了这座桥,我要回家办港澳通行证了。”

  “大桥联通三地、联通民心、联通未来。”正如网友“律姐”所言,港珠澳大桥在推动粤港澳三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必将发挥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潘旭涛 高 虹 李渊玮)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版权所有    
      邮编:450008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