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技术创新为内容建设添翼-尊龙凯时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8-08-06

图为记者用约30斤重的多媒体“神器”采访,可实现在线15家新闻平台一键直播和vr直播。新华网发

    已闭幕的中共十九大成为众多媒体利用新技术、展示新产品的舞台。从新意迭出的h5作品到利用大数据制作的可视化新闻,新技术的力量与可能性在报道盛会的过程中进一步释放,让人们看到了媒体融合的成果和前景。

    如今,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与新闻行业内容生产的关系愈加亲密,未来可能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在新技术来势汹汹的情况下,新闻从业者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机遇。如果能够敞开胸怀、与技术共舞,不仅能够在融合的过程中站稳脚跟,还有望在竞争愈发激烈的行业里开辟新战线。

    改变业态

    新技术“取代”媒体人的工作,最显著的案例莫过于新闻机器人的诞生。此前,国家地震台网研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只用6秒钟就写完了一则地震新闻,引发了对机器人是否将取代记者工作的思考。

    事实上,新闻机器人已经有从新鲜到普及的趋势。在国内,腾讯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梦幻写手、新华社的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财新传媒的智能辅助写稿机器人“财小智”等,都已成为圈内响当当的“名记”。纵观全球,雅虎机器人写稿系统词语大师(wordsmith)、《纽约时报》新媒体运营总监机器人开花(blossom)等也已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

    新闻机器人的工作方式与传统的记者也有相似之处,一般来说,新闻机器人要撰写一篇有模有样的新闻,需要几个步骤。首先是“采”,根据报道的主题,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是“析”,按照彼此间的关联对数据进行分析分类,并把数据放到更大的背景中来解读其意义;最后才是“写”,按照新闻的要求形成文本,再根据语法等规律写出可读的文章来。

    脑袋装得多、笔头转得快,这样的“记者”确实吃香。专家指出,随着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多,一些人可能会失去工作,但同时一些工种会发生变化,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有学者认为,新闻机器人的出现和风行,揭示了这样一种趋势,即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正在改变包括新闻生产在内的诸多依赖人力、脑力密集的产业和行业的生态和业态。

    如果说新闻机器人只是小兵小卒,那新技术的大部队可能正在逐步“入侵”新闻业。业内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下一波技术正前赴后继地涌来,它们将对新闻业产生更加深刻、长远以及颠覆性的影响。

    在未来数年,将有数十项技术会对新闻业产生巨大的趋势性影响,其中包括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区块链技术、360度视频、虚拟现实以及实时事实核查等。而且,其中有些技术可能在未来2—3年内在新闻领域大显身手。

    创造可能

    新闻从业者没必要妄自菲薄。新技术与新闻行业的融合,虽然会挤占部分媒体人的生存空间,但新技术更多会扮演“贤内助”的角色。

    拿新闻机器人来说,虽然其技术规格高,实际上从事的却是技术含量低的工作。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基于规则进行逻辑推理,适用于程序化劳作,可以处理数据量较大、时效性要求高的工作。

    目前来看,适合通过机器人写作的新闻一般是以数据为基础的“硬新闻”,主要集中于财经、体育等模式化的新闻上。虽然又快又准,但内容却并不有趣。而人类的思维特点在于不受限于规则,可从事更具创新性的工作。一方面,不断完善的算法为编辑和记者省去了大量机械性工作和力不能及的数据分析,成为编辑部里的贤内助;另一方面,也让新闻工作者有更好的用户数据及个人时间去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写作。因此,新闻机器人等新技术,对于新闻行业而言无疑是喜讯。至于未来,新技术究竟能引领新闻行业走向何方,这既取决于技术的“脑洞”,也离不开新闻业自身的发展。

    更多“在路上”的新技术,也会为新闻行业创造更多可能。一些技术领域的后起之秀,如对视觉数据的解读技术、开发算法撰写或解释新闻的技术,以及能对与日俱增的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实时分析的技术,将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左膀右臂,使他们可以进行更深入更丰富的新闻报道、事实核查以及编辑工作。如果新闻从业人员能接受训练,更好地利用和使用这些新技术,那么新技术将赋予新闻从业人员“超能力”。比如,中共十九大期间,h5产品、可视化新闻、虚拟现实技术等媒介融合产品大量涌现,多端口、全媒体、全景式呈现几乎成为每一场“新闻竞赛”的标配。

    迎接挑战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新技术的普及与使用,既为内容生产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也为新技术的使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一方面,要理解、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创造更多新的新闻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实现“自我升级”,在技术暂时无法企及的领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未来机器人更加深入辅助人类工作之时,对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人员的技术能力,去做一些机器无法做到的工作,比如新闻工作中的深度调查报道等。

    与此同时,新闻机构也面临着转型的困境。在传统媒体阶段,新闻机构曾掌控着从内容到渠道的传播优势,但在“技术为王”的口号越发响亮的今天,新闻机构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对此,有外国专家指出,媒体组织面临的一大问题是:人工智能、语音助手、虚拟现实等影响未来新闻媒体的新技术,都不在新闻业的掌控之中,而是处于谷歌、亚马逊、苹果和微软等公司的掌控之中。新闻组织目前过于专注于提供内容,而几乎放弃了对未来技术生态系统的构建。如何从新技术的“使用者”升级为“贡献者”,这是值得新闻机构思考的问题。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版权所有    
      邮编:450008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