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网信创新工作50例”节目展播——用得好是真本事-尊龙凯时手机版

发布时间:2019-11-12

当前,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准确把握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自优势,实现优化整合、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在建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助推传统文化传播、做好对外宣传等网信工作实践中,各地各网站积极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新路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逐渐从“媒体上互联网”转变为“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媒体的事业”。媒体融合,如何用得好?以下案例带来经验启示。

01 江西省分宜县委网信办:深化县级融媒体建设 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

1.机构全面融合,建“新阵地”

  将分宜县融媒体改革作为全市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的主要内容,整合媒体机构,将多个媒体平台分离合并,确保改革顺利稳步推进。

2.功能深度融合,建“大平台”

  与江西日报共建共享“中央厨房”,搭建起集“采、编、摄、传、播”于一体的云平台,实现新闻生产流程的技术再造。

3.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  实行薪酬改革,动态管理、总额控制,逐月进行绩效考核,提升全员积极性;做大国资公司,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02 上海市委网信办:媒体传播影响力分析平台助推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17.jpg

媒体传播影响力分析平台主界面

1.从实际需求出发,开拓创新,有效服务媒体业务

  勇于先行先试、技术引领创新;注重对接媒体需求,直面业务难题;不断优化量化评估模型,服务媒体业务。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22.jpg

平台在新民晚报融媒体中心应用并展示

2.依据平台数据,开展传播影响力月度分析和重大活动宣传效果评估,为提升媒体融合成效提供技术支撑

  每月分析主要媒体传播影响力;开展重大专题宣传活动效果评估;为上海各类媒体评选评估工作提供支撑与参考。


03 甘肃省兰州市委网信办:以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2018年,兰州市委网信办积极探索融媒体传播方式,分别在2月和8月开展了两次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突出融合理念、体现融合特点。

1.品质专业权威

  依托传统媒体优势进行专业化新闻生产,着力打造优质的新闻产品,确保了网上网下的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2.传播快捷迅速

  在“微”字上做文章,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加强短视频、微视频的创作生产,丰富报道方式。

3.强化互动交流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做到量身订做、精准传播,提高了新闻宣传的实效性。

4.形式丰富多样

  综合运用图文、现场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

5.各端互通互融

  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


04 河北省辛集市融媒体中心:大力推动深度融合 精心打造新型全媒体

  辛集市融媒体中心统筹进行全市新闻采编,初步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导向性和传播力。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25.jpg

辛集融媒体中心文化墙

  把媒体融合列为改革发展的头号工程,提出按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高效运行、多元发布”的思路,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体中心平台。


05 河南省项城市委网信办:媒体融合的“蝶变”之路

1.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搞好顶层设计,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机制保障,打造“中央厨房”,推进互融互通。

2.汇聚融合发展新动能

  利用项城广电的品牌和影响,推出“媒体 n”模式,推进经营转型升级,共享共赢发展。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28.jpg

项城融媒体统一指挥调度平台

3.打造融合发展新引擎

  项城融媒体中心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引领作用,上线运行政务服务平台,开通网上政务频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06 中国网:融媒体矩阵打造更强外宣劲旅

1.外宣理念方面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以用户思维和融合思维改造对外传播流程和业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生动灵活、丰富多样的形态,满足多终端、多体验的需求。注重新闻信息产品的统一策划、采编、制作、发布。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32.jpg

中国网在不同平台构建融媒体宣传矩阵

2.管理机制方面

  为适应融媒体矩阵传播需要,必须重点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媒体运行和管理机制,优化媒体内部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结构。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35.jpg

中国网推出的形式丰富的新闻产品

3.新闻产品方面

  为适应融媒体矩阵传播新形势,中国网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传播矩阵,通过重点扶持原创和服务性信息建设,根据不同新闻传播载体的特点创新策划报道思路,提升原创作品制作能力。


07 国际在线:多语种融媒体微视频开拓舆论引导新路径

1.聚焦微视频,打造新媒体品牌产品

  从“文字优先”到“视频优先”,从长篇叙事报道到短视频生产。打造自身品牌,借势社交平台传播优质内容。

2.借嘴说话,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让外国人来说中国”的多语传播,实现“帮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节目的真实性和传播力。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37.jpg

国际在线“老外在中国”系列视频

3.推出多语种微视频产品

  系列短视频在国际在线多语种网站、chinanews多语种移动客户端、中俄头条客户端、国际在线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首发,并通过境外合作媒体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推广。

4.建立短视频产品ip

  打通网站、母体、社会三方资源渠道,大大提升了产品生产力,全面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实现了与全网各部门及社会资源的高效联动,形成了以产品为导向,跨界合作的融合发展新局面。


08 光明网:创新传播手段助推非遗活态传承

  2017年以来,为创新非遗传播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光明网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并推出一大批融媒体作品。

1.率先将直播引入非遗传播

  率先将网络直播引入非遗传播,二者产生出强烈化学反应,老技艺找到了“新知音”。

微信图片_20191112101440.jpg

  光明网直播:黔西南布依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独臂绣娘梁忠美

2.探索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

  对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工匠精神等进行深度挖掘,向网友生动地展示非遗。

3.注重传播的温度与质感

  除了运用新传播手段,还要注重传播的温度与质感,抓好文化内涵,让传播力更持久。

4.凝聚社会共识、形成保护合力

  通过举办“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非遗传播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中国网信网)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版权所有    
      邮编:450008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