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式文旅”为何走红丨焦点网谈-尊龙凯时手机版
最近一段时间,“听劝式文旅”频上热搜,各地文旅市场热火朝天。
“听劝式文旅”为什么成了网络热词?其中关键在于,各种冒热气、接地气的创意,激发了网友普遍共情。
从“我办你看”到共创共建,尊重网络民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不仅是文旅部门的“流量密码”,更应该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游客在雪中拍照
一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今年元旦假期,“尔滨”以一己之力,贡献了黑龙江省超八成的旅游收入。
数据统计,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10日,哈尔滨线下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52%。伴随着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持续繁荣,不仅形成了哈尔滨文旅的品牌效应,同时也直接提高了本地居民的收入。
冰雪经济不仅带火了线下消费,同时也带火了周边产品。目前,6天左右冰雪主题的研学游价格从3000多元到6000多元不等,不少1月底的产品已售罄。一些研学游机构反馈,近期的订单量同比都是翻倍的,包括“热雪奇迹”等涉及少儿滑雪培训的产品也都是翻倍被预订。
实际上,冰雪经济的“长尾效应”不仅于此。哈尔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黑龙江省外人士在哈尔滨购房(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共办理不动产登记2790件,同比增长202.3%。
作为典型的引擎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文旅产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其中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涉及消费生活的各个环节。大力推动文旅消费,不仅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以及扩大内需都有着重要作用。
哈尔滨的成功,无疑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游客在中央大街游玩
二
最近一段时间,“讨好型市格”成为各地文旅宣传的流量密码。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分,消费者对旅游体验和品质的要求明显提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听劝式文旅”,谁应该听劝,怎么听劝?
文旅部门听劝。实际上,在这一波双向奔赴中,最听劝的就是文旅部门。加快更新节奏?安排!00后小编操盘?安排!公布投稿邮箱?安排!邀请家乡明星?安排!面对网友的热心建议,各地文旅部门主打的就是“听劝”,并为此展开了积极的行动。
网络上,各地文旅部门都在花式整活儿,积极接纳网友提供的“金点子”,让文旅创意更加接地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聚人气。“听劝式文旅”之所以成为网络热词,关键就在于鼓励网友畅所欲言,调动起大家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这对于做好各项工作都是一种有益的启发: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有助于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
线下服务听劝。通过花式整活儿吸引游客只是第一步:迎过来,还要接得住、接得好。哈尔滨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文旅部门听劝而来的各种创意,更在于此前充足的准备。哈尔滨市整个冰雪季设计有100项活动,除了想让游客玩得开心,也想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
综观近年来出现的“网红城市”,一方面得益于流量效应的加持,另一方面则在于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公共服务。依托走心的公共服务,流量经济才可能更好地转化为存量经济,使“网红”变成“长红”。相关部门不仅要“听劝”,而且要将眼光放长远些,把工作做得细致些,以城市独特的灵魂气质,打造专属的品牌优势。
市民网友要听劝。在这一波“听劝式文旅”中,普通市民和网友无疑是劝人的主角。不过,从共同做大城市蛋糕的角度看,市民和网友同样应该“听劝”。这也是哈尔滨突然爆火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说花式整活儿吸引了游客,不如说其乐融融的城市氛围感动了游客。
每一个“原住民”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在网络上,应该积极推广本地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既没必要为了流量剑走偏锋,也没必要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以文化正能量做好文旅融合大流量。在生活中,不妨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以主人翁的姿态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全方位的关怀和体贴,从而将线上“泼天的流量”转化为线下“泼天的富贵”。
云台山 图源:云台山景区
三
在“听劝”的比拼中,各地文旅部门都“卷”出了新高度。文旅的热闹始于“听劝”,但不应止于“听劝”。
旅游业的本质是服务业,不能沉浸于短期网络营销的流量比拼,关键在于夯实服务根基,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
新春佳节日益临近,文旅消费市场空前活跃。截至目前,2月8日至2月17日之间出发的机票搜索热度同比上涨近2倍。
又一波“泼天的流量”已在路上,属于各地文旅市场的比拼才刚刚开始——谁能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文旅消费新选项,谁就能接住那“泼天的富贵”。
以文塑旅不是文旅部门的“独角戏”,也不只是一场线上的狂欢。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成功路径无法简单复制,如何发掘本地文化资源、发挥独特文化优势、展现城市精神风貌,考验着一个地区的运营思路和能力担当。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