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驱散“后真相”的信息迷雾丨焦点网谈-尊龙凯时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3-12-04
目前,2023年度河南省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已进入网络投票环节。通过一起捉“谣”人,广大网友提高了识谣辨谣的能力,增强了防谣惩谣的意识,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防治网络谣言,不得不提到一种网络现象: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媒介形态与传播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交媒体上充满庞杂的信息与不同的声音,以至于事实真相变得模糊而稀缺。
这就是“后真相”——某些声音所传递的未必是谣言,但肯定不是全部的真相。

图源:freepik

2016 年,“后真相”一词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热词,意为“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
“后真相”的突出特征是,真相变得不再重要,或者处于次要位置。与此同时,公众更加注重自我观点的呈现和情感意见的表达,网络舆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简单说就是:带节奏更容易博关注。
有目共睹的是,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煽动情感、强化偏见、迎合情绪的内容,总是格外容易从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后真相”的舆论生态中,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肆无忌惮地炮制情绪类资讯产品——他们关注的不是事实真相,而是由此释放的情绪。
应该说,“后真相”并不等同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但是,“后真相”往往会成为网络谣言的“催化剂”——热点事件发生后,照例会有营销号一哄而上,为了兜售情绪、赚取利益,营销号往往无视事实真相,甚至炮制网络谣言。
真相的反面不一定都是谎言,也有可能是情绪化的表述:当情绪与认知跑在事实的前面,网络舆论就很容易偏离理性的轨道。

图源:视觉中国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今非昔比,往往事情仍在发酵,一些片面的、主观的信息就已遍布网络,并且被部分网友当作“真相”而接受,并以此表达观点甚至宣泄情绪。
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赋权,使“人人手握麦克风”成为看得见的现实。由此,不仅带来了信息的多元化和传播的碎片化,而且造成了传播生态的巨大变化。
片面真相。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在于身份和定位:作为信息把关人,传统媒体必须为新闻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起对信息进行评判、过滤和筛选的职责。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
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以及由此形成的信息市场,普通网友很容易被情绪左右,习惯于被动接受各种支离破碎的局部真相,而失去追问真相的兴趣。
主观真相。为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新媒体平台对用户赋权,让用户自行决定关注什么样的好友和信息。与此同时,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去揣摩用户的兴趣爱好,并进行精准的信息投喂。
在这样的背景中,网络信息虽然无限丰富,但个人视野往往有限——你关注的,都是你感兴趣的;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网络回声壁效应因此而产生。封闭的圈子里,个人情绪往往被群体思维所左右,沉溺于主观真相无法自拔。
人造真相。“流量为王”的自媒体上,挥洒着不少人一夜暴富的梦想,吃瓜群众的情绪变化,正是某些人孜孜以求的“爆点”。当追逐利益成为信息传播的目的,标题党、流量文、蹭热点大行其道,一些人肆无忌惮地炮制各种真假难辨的“真相”。
对此,人们习惯于吐槽:当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时,谣言已经跑遍天下了。实际上,这种现象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胆怯的智慧还在犹疑时,勇敢的无知已经行动了。
“后真相”背景下,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常常夹杂着各种非理性的声音,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某些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不仅热衷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甚至不惜无中生有、危言耸听。
“后真相”不仅是对网络理性的透支,同时也是对网络秩序的破坏。如果说“后真相”是对真相的挤压,“后真相”时代,尤需高举追求真相的大旗。

图源:视觉中国

主流媒体重回主流地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网络媒体开放、多元的属性,决定了参与其中的只是松散个体。众声喧嚣的“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作为“信息把关人”的角色格外重要。
因此,必须创新话语表达,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以真相凝聚社会共识,以公信权威夯实责任使命。
网络平台承担主体责任。以虚拟、自由和开放为特征的网络文化形态中,各种错综复杂的价值冲突史无前例地置于同一平台,由此对构建网络主流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制度层面不断加强监管的同时,网络平台也有必要扎紧各自的篱笆。算法世界里,流量总是被引导至平台上受欢迎的内容,并直接而深远地影响着那些内容创作者。经历过野蛮生长的上半场,网络平台能否在下半场回归内容为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台的责任意识和价值导向。
普通网友发挥主动作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简单意见表达,而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化社会情感结构之上的多维度、多层次传播新格局。
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和声音,每一个人都要有善于辨别真伪的能力,以及等待事实真相的耐心。如果说不让情绪左右判断,是网民的“必修课”,不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兴趣,无疑是驱散“后真相”迷雾的关键所在。


来源:顶端新闻

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版权所有    
      邮编:450008    尊龙凯时手机版的技术支持:大河数字
  • 手机站
  • 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